Description
精神科醫師養成筆記:哈佛醫學院精神科的見聞、教導與領會
Committed: Dispatches from a Psychiatrist in Training
史登醫師之所以選擇精神科,是為了幫助那些深受精神疾病困擾的人「找到並成為最好的自己」;他的目標是精進自身技能,「在人們停滯不前時推他們一把;當人們墜落時,及時接住他們。」然而在他成為嫻熟穩重的醫生之前,他面對的不只是病人的身心難題,還有自己的種種疑慮與困擾……
***
教授吹捧說,獲選加入這個住院醫師培訓計畫的人,就像中了樂透彩,還暱稱這群後輩為「黃金資優班」。史登的新同學,都是畢業於長春藤名校或其他頂尖大學的高材生,而在獲選加入全美最頂尖醫學中心的住院醫師培訓計畫之前,史登只是一間州立醫學院的畢業生,因此起初他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甚至猜想是媒合系統出了錯,才將他分發到這裡。但不久之後他發現,自己並非唯一缺乏安全感的受訓醫生——他那些來自名校的同學都有同樣的困擾。
在這本回憶錄中,史登記錄下和其他同學在成為精神科醫師的訓練期間,學習到的強烈衝擊個人情緒的種種經驗,並深入理解人的境況與情感連結的價值。書中聚焦於參加培訓的住院醫生,包括他們成長為專任醫生的歷程、在四年的住院醫師培訓期間遭遇的各種人生選擇;此外亦記錄了醫生與眾多病患的互動情形,以及病人的處境與轉變等,精神科的真實見聞。
幸運的是,史登最終堅持下來並順利完成訓練,而且發現自己已懂得如何指導那些希望成為精神科醫生的資淺住院醫生。作者與他的精神科同僚,在探索如何幫助病患尋求更美好人生的同時,既領悟了失敗的意義與成功的珍貴,也學習了人生中關於愛與失去的課題,內心變得更為圓滿。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精彩的回憶錄,描繪了病患敏感卻又令人動容的故事,這些病患的病因不一,包括妄想症、厭食症、重度憂鬱症。史登的文字富有同情心、態度真誠,呈現身而為人的真實境況。」——《出版人週刊》
►「引人入勝、令人難忘、展現真實人性。這本書結合了病患案例研究與住院醫生的培訓紀錄……讓讀者對於精神科專業人員有了不同於以往的認識。住院醫師以及日後有意從事心理保健相關工作的人,可以從這本呈現醫生奉獻精神與堅定決心、充滿熱情的回憶錄中,找到許多有用的資訊。」——《柯克斯書評》
►「這本醫學回憶錄描繪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戲劇性事件、有趣的人物,加上富有魅力的主角,讓人愛不釋手。史登回顧他在哈佛接受四年精神科住院培訓的經歷……細心地敘述如何成為一名醫生、建立人情連結、以及學習同理傾聽。」——《書目雜誌》
►「揭露了住院醫生鮮為人知的精彩歷程,也讓人們理解在培訓過程中時常遭低估的個人成本。曾經歷專業學術訓練的讀者,會發現史登的描述異常熟悉且令人心服口服;從未有相關經驗的讀者,則可以藉此難得的機會,深入理解受訓過程中的諸多掙扎。」——《圖書館雜誌》
►「這本書充滿了趣味與悲劇,讓讀者理解成為精神科醫師必須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以及執業醫生、或說優秀的執業醫生在治療病患時,如何保持頭腦冷靜。」——《人物》雜誌,每週好書選書
目錄▎第一部 第一年
◎第一章 歡迎來到長木醫學園區
◎第二章 黃金資優班
◎第三章 事情總會過去,你一定會沒事的
◎第四章 第一次領薪派對
◎第五章 神祕的日間醫療團隊
◎第六章 躁症
◎第七章 燈泡必須想要被換掉
◎第八章 這些很糟,但我想如果你不這麼做會更糟
◎第九章 固定夜班
◎第十章 受控的混亂
◎第十一章 失眠與電擊
◎第十二章 日常醫學
◎第十三章 史登和兒子們
◎第十四章 值得舔舐的一張臉
◎第十五章 在南方邊境用舌頭將櫻桃梗打結
▎第二部 第二年
◎第十六章 就跟第一年一樣,但是會更多
◎第十七章 不受歡迎的離開
◎第十八章 瞌睡蟲只能當魯蛇
◎第十九章 告訴我你為了什麼原因進辦公室
◎第二十章 無法抗拒送中餐的吸引力
◎第二十一章 只是需要一些空氣
◎第二十二章 對雞肉反應過度的反社會人格
◎第二十三章 就像是免費治療
◎第二十四章 音樂階梯的喜悅和哀傷
◎第二十五章 病患死亡
◎第二十六章 有窗戶的辦公室
◎第二十七章 朋友不會一起過夜
▎第三部 第三與第四年
◎第二十八章 不要急著行動,要坐在那
◎第二十九章 活在當下
◎第三十章 加州夢魘
◎第三十一章 不是我的選擇
◎第三十二章 同一套媒合演算法
◎第三十三章 我有肌肉
◎第三十四章 再一次感覺自己是冒牌貨
◎第三十五章 改變就在這裡發生
◎悼念
◎致謝
书名简译:精神科医师养成笔记:哈佛医学院精神科的见闻、教导与领会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