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莊氏頭針精要臨床實踐與應用
作者伉儷在奧地利行醫主治神經內外科,在尋求更完善的治療方式時,進入了針灸的領域,並發展出「莊氏頭針療法」。
莊氏頭針以頭部穴點點群為基礎,在臨床應用上,其處方結構內容則是依據病患病症,連結了相關的脊椎神經、十二對腦神經或經脈路徑、自律神經及相關肌肉病灶區穴點等等。如此的思維模式已經超乎一般醫療診治方式,具備了治療上的原創功力。臨床上也證實了一些疑難雜症就此迎刃而解。
本書是作者多年臨床精粹、驗證與教學經驗集結的第一本著作。
目錄第1篇 理論篇
引言
穴點個論
● 基礎點
1) 頸椎基礎點
2) 胸椎基礎點
3) 腰椎基礎點
4) 薦椎基礎點
● 附加基礎點
1) 頸項點
2) 肩手點
3) 肋間神經點
4) 感覺器官點
5) 體表點
● 腦神經點 – 經絡點
1) 第一對腦神經點 : 嗅神經 – 腎經點
2) 第二對腦神經點 : 視神經 – 膀胱經點
3) 第三對腦神經點 : 動眼神經 – 心包經點
4) 第四對腦神經點 : 滑車神經 – 心經點
5) 第五對腦神經點 : 三叉神經 – 胃經點
6) 第六對腦神經點 : 外旋神經 – 三焦經點
7) 第七對腦神經點 : 顏面神經 – 小腸經點
8) 第八對腦神經點 : 前庭蝸神經 – 脾經點
9) 第九對腦神經點 : 舌咽神經 – 肺經點
10) 第十對腦神經點 : 迷走神經 – 肝經點
11) 第十一對腦神經點 : 副神經 – 膽經點
12) 第十二對腦神經點 : 舌下神經 – 大腸經點
● 肌肉點
1) 膝點
2) 大腿點
3) 腰點
4) 小腿點
5) 踝點
6) 足點
7) 手點
8) 前臂點
9) 肘點
10) 上臂和肩部點
11) 頸和喉部點
● 自律神經點
1) 交感神經點
2) 副交感神經點
● 腦點
1) 基底神經節點
2) 大腦點
3) 小腦點
第2篇 臨床治療篇
● 治療程序
1) 病史採集
2) 頸部觸診
3) 尋找點
4) 針刺技術
5) 進一步規則
6) 治療考慮
1. 上下規則
2. 綜合治療
3. 找到正確的點
4. 取點順序
● 臨床症狀
脊椎神經相關的臨床症狀
1) 頸椎綜合症
1. 上頸椎綜合症 : C1-C4
2. 中頸椎綜合症 : C5-C6
3. 下頸椎綜合症 : C7-C8
2) 胸椎綜合症
3) 腰椎綜合症和薦椎綜合症
腦神經相關的臨床症狀
1) 第一對腦神經點 : 嗅覺神經
2) 第二對腦神經點 : 視神經
3) 第三對腦神經點 : 動眼神經
4) 第四對腦神經點 : 滑車神經
5) 第五對腦神經點 : 三叉神經
6) 第六對腦神經點 : 外旋神經
7) 第七對腦神經點 : 顏面神經
8) 第八對腦神經點 : 前庭耳蝸神經
9) 第九對腦神經點 : 舌咽神經
10) 第十對腦神經點 : 迷走神經
11) 第十一對腦神經點 : 副神經
12) 第十二對腦神經點 : 舌下神經
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臨床症狀
1) 呼吸、肺、打嗝症狀群
2) 支氣管炎與鼻炎症狀群
3) 心律不整、橫膈上抬症狀群
4) 消化道症狀群
5) 骨盆器官症狀群
可以得到良好治療的臨床症狀
1) 頭痛
2) 三叉神經痛
3) 顳顎關節痙攣 ( 牙關緊閉 )
4) 周圍性面神經麻痺 ( 面癱 )
5) 耳鳴
6) 睡眠呼吸中止症
7) 睡眠障礙
8) 眩暈與平衡失調
9) 中風
10) 多發性硬化症
● 臨床病例
第3 篇 揮鞭症候群
概述
病因
● 臨床影響
1) 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2) 交感神經亢奮
3) C 神經纖維(C fiber)的亢奮導致的神經性發炎
4) 一氧化氮 (NO) 引起的變化
● 診斷和治療
診斷
1) 詳細的病史採集
2) 臨床檢查
3) 影像學檢查
4) 實驗室醫學檢查
治療
1) 一般建議
2) 治療步驟
a) 莊氏頭針
b) 微量營養素補充
c) 物理治療或整骨治療
d) 營養諮詢
e) 放鬆技巧
f) 頸椎部位的手術固定
附錄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庄氏头针精要临床实践与应用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