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融合:中國哲學會學術集刊05
多元不等於雜多,多元社會也不一定即為紊亂。
一元的內在豐富性構成多元的可能,多元的形成來自眾多具有共識性的一元。眾多的一元構成多元社會,而多元社會根源於人的內在期望接納、和諧及共融,以建構可以共同發展的社會。彼此之間的包容排除了非我族類的他者,而以互為主體的際間關係為內含。
在多元社會中,深刻的反思與對話格外重要,「哲學思考」在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國哲學會於2020年以「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融合」為主題,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涉及了諸如差異與調和的張力、寬容/寬恕與正義的關係、傳統儒學中的和、同關係等,將哲學思考與時代處境緊密結合,立足臺灣、放眼世界。本輯由會議精選二篇主題演講及七篇論文,內容豐富,具學理性與實踐性,可稱是擲地有聲。作為中國哲學會關懷臺灣多元社會發展的具體表現及成果,相信藉由其中的文字,也能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正面而有意義的力量。
目錄主題演講一:多元、多元社會,與他者之間的異議(黎建球)
主題演講二: 公民哲學:一種讓我們立足臺灣來重新探問並反思重要哲學問題的途徑(鄧育仁)
★多元與融合
以 「基督徒哲學」會通對終極真實之表述芻議社會多元與合一(林之鼎)
多中求一的莊子哲學(何佳瑞)
★台灣社會現況觀察與芻議
墨家「非攻」:要「戰」,還是要「和」——當今社會的和諧之道(蕭宏恩)
以 「人」為「道德存有」:從儒家和卡羅.弗歐茲瓦(KarolWojtyła)哲學人類學探索當代台灣的人(歐思鼎、楊安仁)
當代博雅教育新策略(林麗珊)
★從古典到現代
從《周易》豫卦論儒家性情說的禮樂功能(鄭志明)
從「游於藝」到「成於樂」:兩宋理學家與古琴文化之研究及其現代意義(劉振維)
书名简译:台湾社会的多元发展与融合:中国哲学会学术集刊05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