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殺人犯(Ⅰ+Ⅱ+Ⅲ套書):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暢銷經典

US$58.68

【作者: 岡本茂樹】
【譯者: 黃紘君】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4-05-29】
【分類: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3611771】

貨號: 9786263611771 分類:

Description

教出殺人犯(Ⅰ+Ⅱ+Ⅲ套書):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暢銷經典

「多一點寬容,少一點仇恨;
多一點協助關懷,少一點排擠淘汰。」
─── 臺大法律學院李茂生教授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暢銷經典:
《教出殺人犯Ⅰ》+《教出殺人犯Ⅱ》+《教出殺人犯Ⅲ》一次珍藏!
  
  ▍岡本茂樹是誰?
  他是日本享譽盛名的更生專家,擁有深厚的學校教育、矯正教育、心理諮商學養與經驗。2015年辭世。
 
  他畢生致力於教育,運用日本獨有的「角色書信療法」(Role Lettering, RL)輔導過無數個案,從煙毒犯到殺人犯,從苦於飲食障礙的少女到拒學孩童的家長,橫跨社會各個族群。
 
  他走進每個受傷的人的心,他的著作震撼了整個教育界,更促使兒童精神科醫師宮口幸治繼承其遺志,寫下暢銷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在沉重中看見希望 ───「教出殺人犯」
  岡本茂樹生前留下許多極具啟發性的著作,包括《教出殺人犯Ⅰ》、《教出殺人犯Ⅱ》,以及《教出殺人犯Ⅲ》。
 
  三書皆以「人是一面鏡子」的角度出發,點出罪犯的心理問題其實也反映了所有人的內心問題。前兩集採倒敘形式,從反省教育到原生家庭所累積的壓抑與心傷如何教出罪犯;第三集則補足更多重刑犯案例與矯正教育現場,為此系列劃下句點。
 
  《教出殺人犯(Ⅰ+Ⅱ+Ⅲ套書)》不只寫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是寫給每個受反省教育長大的我們、每個曾經是「好學生」「乖孩子」的你,以及每個努力活著,努力到忘了傷、忘了痛的你。
 
專文推薦
 
  文國士|蛻變方成事創辦人
  吳曉樂|作家
  巫馥彤|獄政工會理事
  李茂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黃明鎮|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
  黃致豪|執業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司改國是會議委員
  謝孟穎|風傳媒/新新聞記者

目錄▍《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推薦序
前言
 
Chapter 1 ◆ 那真的是反省嗎?
發生兩次擦撞意外時我的真心話
先「後悔」,後「反省」
動不動就開口反省的,都是惡性重大的加害人
加勢大周有「反省」嗎?
待過少年院的人「反省技術」都會進步
被告在法庭上會說謊
看似反省其實不然的案例
受刑人心中對被害人的負面感受
 
Chapter 2 ◆「悔過書」是造成壓抑的危險方法

從「模範悔過書」能讀到什麼
反省造成的壓抑遲早會爆發
不當行為就是徵兆
「代間傳遞」的家庭問題
「表面工夫的悔過書」會讓人變得更壞
出現問題行為時就是「協助的契機」
問題行為是「有必要的行為」
悔過書只是讓問題用很糟的方式暫時消失罷了
反省會讓人失去面對內心的機會
 
Chapter 3 ◆ 讓受刑人同理被害人只會帶來反效果

納入被害人觀點的教育
不實行矯正教育反而比較好?
「老老實實」服刑會導致再犯
絕大多數受刑人都沒有反省
幾乎沒有受刑人主動希望接受改善指導
徒具形式的角色書信療法
你能同理「虐待自己的母親」嗎?
抒發負面情緒後
「內觀療法」的問題
從加害人觀點開始
覺察內心的痛苦才能真正開始反省
哭喊著「爸爸,對不起!」的殺人犯
什麼是「真正的反省」
受刑人活下去的意義
對監獄刑罰的建言
酒井法子的《贖罪》
受刑人的問題並非與我們毫不相干
 
Chapter 4 ◆ 努力「管教」會教出罪犯
良好的教養會讓人活得很辛苦
教養是導致霸凌的原因之一
用「尾木媽媽」的方式不會減少霸凌
反霸凌教育要從站在霸凌者的角度思考
讓孩子成為「堅強的人」的教養方式
讓孩子趕快變成「大人」是很危險的
讓人無法「做自己」的訊息
「好父母」的問題
 
Chapter 5 ◆ 如何讓孩子與自己都不要成為罪犯
一起思考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
思考哪些事情是「父母造成我的困擾」
取代悔過書的方式
「謝謝」「我很開心」與「好孤單」「好難過」
建議大家「微發怒」
珍惜「孩子氣」的一面
軟弱也是魅力
能自然展現「真實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好好依賴他人
 
結語

▍《教出殺人犯Ⅱ:「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
推薦序
前言
 
Chapter 1 ◆ 那個笑容開朗的「好孩子」為何會犯罪?
心裡苦,才要強裝笑容
笑容背後隱藏的真實心情
宮本亞門為何自殺未遂?
當孩子面臨危機,你會怎麼做?
「我真的很想了解你」
問題行為發生前,他們都是「好孩子」
笑著說出悲慘遭遇的受刑人
用笑容自我防衛
麻痺情感的過程
一旦犯罪,更生談何容易?
 
Chapter 2 ◆ 進了少年院只會變得更壞
少年院內「嚴禁交談」
少年院與監獄的差異
若開放交談,「惡的資訊交流」將會……
嚴禁交談造成的心理問題
因頻繁脫逃而更加嚴格
非行少年的作文中顯現的問題
誤入歧途的真正理由
「想引人注目的心理」源自對愛的渴望
為何香菸和強力膠是「必需品」?
「不能給人添麻煩」是危險的想法
「我看這傢伙不可能更生了!」
「表面工夫」是評估標準
篤信以暴制暴的教官
「下定決心」無法成為防止再犯的力量
 
Chapter 3 ◆ 受刑人心中深藏小時候的問題
受刑人的小時候百分之百不美滿
自認在父母關愛下成長的受刑人
既然「在關愛下成長」,為何誤入歧途?
將憤怒發洩出來才覺察「愛」的意涵
說出真心話才能覺察問題的根源
不斷強裝開朗的受刑人
老師粗心的言行與學長的暴力
只有道歉才是代表「贖罪」的語言嗎?
根源是小時候母親說過的話

Chapter 4 ◆ 「痛苦的過往」不能視而不見
從未面對內心的酒井法子
毒品累犯的典型模式
「堅定的決心」是靠不住的
染上毒品是因為「需要」
在人前無法展現真實自己的根源
內心的罪惡感使她成為「好孩子」
父親與繼母強化了「好孩子」的一面
危險的「壓抑模式」
價値觀的一體兩面
需要的是「撒嬌力」
悲傷的時候請盡情哭泣
 
Chapter 5 ◆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接納自己
任性並非不好
擺脫「像個男子漢」的束縛
「強烈的正義感」引發殺人事件
你能向人傾訴煩惱與痛苦嗎?
造成壓力的20種價値觀
思考既有價値觀的20個祕訣
養成從正反兩面檢視價値觀的習慣
建立能抱怨的人際關係
 
Chapter 6 ◆ 孩子還小時,育兒應注意的重點
讓孩子能對父母撒嬌
不要要求孩子「絕不說謊」
絕不說謊會帶來「滔天大謊」
讓孩子建立自信的教養方式
重點擺在「情緒」而非「思考」
「還好」是真的還好嗎?
把叛逆期想成「自我表現期」
不要用「評價」來稱讚孩子
 
結語
 
▍《教出殺人犯Ⅲ:治好心裡的傷,才是真正的教育》
推薦序
前言
 
Chapter 1 ◆ 受刑人無法更生的真正理由
犯下殺人事件的理由是「遺傳」⁈
出現負面情緒就是好機會
應是拯救人心的宗教卻成為「兇器」
「因為我很懦弱」、「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因為一時氣憤」、「因為我個性急躁」
偷竊真的是為了追求「刺激感」嗎?
流於形式的反省教育
「我才是被害人」、「是那傢伙(被害人)的錯」
「都是因為他去告狀」、「我只是聽命行事」
「像個男子漢」的價値觀
會反省的受刑人很不識相
「深自反省的受刑人」才要小心
受刑人無法更生的5個理由
 
Chapter 2 ◆「懂得反省的受刑人」美達大和無法更生
美達大和是什麼人物
服從父親嚴厲「管教」的理由
「金錢至上」的價値觀
有條件的愛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影響
從《牢獄的超人》窺視美達的歧視心理
再犯機率很高
美達該面對的事情
「殺死父親」的必要性
對自己傷害他人毫無自覺
放棄假釋是做給父親看
想當「超人」就沒辦法更生
 
Chapter 3 ◆ 用對等的態度看待受刑人
幾乎沒有受刑人主動接受個人面談
以對等的態度看待
眼淚是療癒心傷的良藥
透過寫信發洩負面情緒
反省無法靠一己之力做到
自稱「我是神經病」的受刑人
「媽媽,我真的好孤單啊!」
「想要被愛」的渴望是更生的起跑點
 
Chapter 4 ◆ 小組討論其實是一種「聚餐」

受刑人都不想參加小組討論
把小組討論當作「聚餐」
10個月7堂課
大家一起思考殺人事件的原因
這就是面對被害人的方法
宣洩對共犯的負面情緒
深入自我理解,感受自己的轉變
為什麼得到幸福才會產生罪惡感
一位成員的自我揭露會讓其他成員敞開心房
 
Chapter 5 ◆ 監獄能夠好好面對受刑人嗎?

長刑期累犯受刑人處於放生狀態
「我已經放棄人生了」
對監獄的矯正教育,5個「現在就能做」的建議
 
結語
书名简译:教出杀人犯(Ⅰ+Ⅱ+Ⅲ套书):日本更生专家冈本茂树畅销经典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教出殺人犯(Ⅰ+Ⅱ+Ⅲ套書):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暢銷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