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如何改變這個不婚不生,生了還被冷漠對待的社會?
子育て罰 「親子に冷たい日本」を変えるには
你覺得臺灣是個對親子友善的地方嗎?
帶小孩到公共場所,是否讓你壓力很大?
想到22年的教育費,內心不禁一陣沉重?
難道「有小孩活受罪」嗎?
曾幾何時,育兒變成一種懲罰,
你我的冷漠,其實都推了一把?
日本早已是個「超少子化」社會,超過半數的日本人認為在自己國家並不適合生養小孩,過得十分艱辛:
「我家有四個孩子,賺來的錢幾乎被稅課光光,每個月都很辛苦。不要老是砍我們的福利,這些當官的也砍砍自己的吧!」
「我們是雙薪家庭,要養三個小孩。我跟老公正認真討論是否該『紙上離婚』,單親或許可以領到一點補助吧……」
(以上皆Yahoo! Japan新聞留言者)
▍「育兒懲罰大國」不只日本?
本書指出,日本是個「育兒懲罰大國」,剖析政府企業,甚至你我每個人,是如何懲罰有小孩的家庭,又是為何造就出如此惡劣的環境:
■ 低薪工時長,年輕人選擇不婚不生,媽媽員工容易被排除在升遷軌道之外。
■ 家長壓力大,不但沒錢沒時間,還要把小孩養得好、教得乖。
■ 世代對立嚴重,看在年長者眼裡,現代父母愛抱怨、年輕人吃不了吃苦。
你也有一股既視感嗎?
是的,本書雖為兩位日本學者所寫,卻在在反映了絕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社會文化與共通困境。
▍這樣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不只是鄰國的日本發生了什麼事,而是靜下心來思考,你想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 是有小孩的爸媽跟沒小孩的人互相討厭?
■ 是「不會教就不要生」、「小孩會吵就不要帶出門」?
■ 還是凡事以「有沒有用」、「強不強大」來評價眼前的每一個人,包含兒童?
無論你是為育兒焦頭爛額的家長,或是正在生與不生的兩難間抉擇,抑或是你早已下了不婚不生的決定,誠摯邀請你閱讀本書,反思臺灣的「育.兒.懲.罰」。
本書特色
1.推動諸多兒童相關政策的教育學學者【末富芳】,與創立「育兒懲罰」一詞的社會福利學者【櫻井啟太】,兩大專家攜手,首次跨領域合著。
2.育兒懲罰來自經濟學與社會學的Child Penalty,又稱母職懲罰,但作者刻意譯為「育兒懲罰」,避免將焦點限定在某一族群,因為整個政治、社會、人民都是有形無形的加害者。
3.從政策制度、職場文化,到社會潛規則與大眾價值觀,提出具體案例與改善方法。所有育兒困境、少子化專書中,最為全面深入,也最值得臺灣人省思的一本!
專文推薦
「育兒懲罰之於年輕世代是一道現實的高牆,懷抱著『是誰把社會搞成這樣?』的無名怨憤與相對剝奪感,忍受著日益沉重的懲罰,在恐懼之中度日。」 ─── 野島剛/資深媒體人、作家
「當了媽之後我才發現,最可怕的大魔王,是育兒過程中在工作上承受的各種歧視、從此之後只為了育兒而存在的人生,以及愈努力愈無力的挫折感。」 ─── 張念慈/親職作家、「失敗要趁早-張念慈」粉專板主
「臺日政策或許不盡相同,但大家都面臨著類似困境:『堅強獨立的大人才了不起,軟弱沒用的傢伙是廢物 ─── 整個日本社會瀰漫經濟效率的思維』,臺灣又何嘗不是如此?」 ─── 陳令嫻/本書譯者
目錄【野島剛】推薦序
【張念慈】推薦序
【陳令嫻】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末富芳 ▎導致育兒懲罰的三大政治因素
1.1/本書的定義
1.2/三大政治課題
1.3/急就章的政府
1.4/對兒童與其家庭投資過低
1.5/歧視與造成兒童間分裂
第二章 ▎櫻井啟太 ▎育兒懲罰與兒童貧困
2.1/為什麼Child Penalty譯為「育兒懲罰」?
2.2/與兒童貧困的關聯
2.3/日本單親家庭是窮忙族
2.4/誰才是真正的懶鬼?
Column/新冠肺炎導致育兒懲罰惡化
第三章 ▎末富芳 ▎「育兒懲罰大國」如何形成?
3.1/如何「治療」我們的社會?
3.2/被迫離開公領域的兒童與女性
3.3/為何日本成為育兒懲罰大國?
3.4/改變的力量,從你我做起
第四章 ▎末富芳✕櫻井啟太 ▎從育兒懲罰轉變為「育兒紅利」
4.1/大家的誤解
4.2/育兒懲罰與貧困
4.3/育兒懲罰與政治
4.4/育兒懲罰與我們
第五章 ▎末富芳 ▎如何徹底消滅育兒懲罰?─── 擁抱失敗,善待親子
5.1/少子化失敗學帶來的啟示
5.2/我的「兒童與家庭政策」
5.3/兒童廳真的有用嗎?
後記
书名简译:当育儿变成一种「惩罚」?:如何改变这个不婚不生,生了还被冷漠对待的社会?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