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人性新論
本書以〝人性新論〞為題,嘗試對已歷經數千年來中西前哲一直衷於研究,至今還未能定論之〝人性問題〞提出看法。並以科學說這個角度來加以探討,先從生命的起源、人類的進化,以至人性的形成說起,以確立人性為後天環境所塑造。再從人性與環境、行為的關係加以研究、分析,以建立三者互動的架構理論,從而確認人類的先天本性,就是〝性私〞。
本文研究結果,人性雖由環境塑造而成,仍需藉行為表現,方能識得。而行為能否在環境中充分表現,又會影響人性的發展,於是人性、環境、行為三者,便構成互動的關係。環境塑造了人性,人性表現於行為;行為可改變環境,環境可控制行為;行為可制約人性,人性可影響環境。任何一方的改變,皆會引起另外二方相對應的變化,控制一方即可預測或改變其結果,三者互動的架構理論成矣!並發現孟子所主張的〝性善說〞非人類的本性,從人類的自然屬性言,人類的先天本性,就是〝性私〞。然要說其善惡,必須加上人類的社會屬性才可以論斷,符合當時的社會道德標準者,即是〝善〞;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道德標準者,即是〝惡〞。
目錄序 言
摘 要
Summary
第一章 緒 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9
第四節 名詞概念與釋義 20
第五節 文獻檢討與回顧 37
第二章 生命的起源/63
第一節 宗教說 64
第二節 哲學說 70
第三節 科學說 111
第三章 人類的進化/137
第一節 物質演化時期 138
第二節 物種演進時期 142
第三節 人類進化時期 157
第四章 人性的形成/189
第一節 上帝旨意說 190
第二節 與生俱來說 192
第三節 環境塑造說 254
第五章 人性與環境、行為的關係/271
第一節 人性與環境的關係 272
第二節 人性與行為的關係 298
第三節 環境與行為的關係 307
第六章 人性的性私/321
第一節 生存的需求 322
第二節 人性的慾望 325
第三節 人性的惻隱 327
第七章 結 論/331
附 錄/335
壹、參考書目 336
貳、外來人名與學術名詞中英對照 347
书名简译:人性新论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