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為志業(二版)

US$15.64

【作者: 馬克斯.韋伯】
【譯者: 李中文】
【出版社: 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 2024-07-24】
【分類: 人文社科 | 政治】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7457047】

貨號: 9786267457047 分類:

Description

以政治為志業(二版)
Politik als Beruf

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的奠基人、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
談投身政治的條件與特質
從政者要具備三種關鍵性特質:熱情、責任感、洞察力。
面對道德難題並承擔後果、避免空談,虛榮心是投身政治者最大的死敵。
 
  本書是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第二場演講,第一場演講為《以學術為志業》。兩場演講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之一。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
 
  韋伯從三種正當性統治的依據(傳統型、法制型和領袖魅力型)開始,談到職業從政者的起源、出現和演變,包括政黨政治的運作和發展、領袖的崛起、黨職人員的角色和受過專業訓練的官員階層興起等。他分析「為」政治而活和「靠」政治而活的不同;「為」政治而活的人,或是享受權力的行使,或是藉由投入一項「事業」而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想要從事政治、以政治為業的人,還必須意識到他將會跟潛伏在武力當中的魔鬼勢力同夥,而投身於此,需要具備何種先決條件與特質?道德跟政治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此文發表雖已百年,但未受時間所限,對實際政治運作的分析鞭辟入裡,簡短而精彩,已成為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經典之作。
 
  何謂「以政治為志業」:
 
  政治意味著同時運用熱情和洞察力,慢慢用力地鑽透硬木板。如果不是一再地在世上追求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即使是可能的事情也將無法達成。可是能夠做到這件事的人,必須是一位領袖,而且不僅這樣,甚至必須是一位英雄。即使是不屬於這兩者的人,也必須憑藉著內心的堅強來武裝自己,能夠承擔所有希望的破滅,否則就連今天有可能的事情也沒辦法實現。誰能夠確信,即使當世界太過愚昧或鄙俗而不值得他有所投入,也不會因此而崩潰,而在面對這一切時還能夠說出「何懼之有!」,唯有這種人才能夠以政治為「志業」。
 

本書特色
 
  ◎全新德文譯本
  ◎投身政治的條件與特質
  ◎鄭志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專文導讀,疏理韋伯演講的背景脈絡。
 

韋伯的各方評價
 
  ˙雅斯培(Karl Jaspers):馬克斯.韋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德國人。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韋伯的才能是百科全書式的,這在現代極其罕見。
  ˙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馬克斯.韋伯是歷來登上學術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響的一個。
  ˙史壯柏格(Roland N. Stromberg):社會學最大的黃金時代無疑是馬克斯.韋伯,一個具有極大眼界與創力的學者。
  ˙亨尼斯(Wilhelm Hennis):涉入韋伯的著作,乃是一項冒險。
  ˙拉德考(Joachim Radkau):無論偉大與否,韋伯在社會科學上無疑是一位具備了獨特觀點的思想家,他也是一位通常能磨礪我們思考的思想家。
  ˙柯塞(Lewis A. Coser):韋伯是最後一批博學者中的一個。
  ˙克斯勒(Dirk Kaesler):馬克斯.韋伯是近代社會科學發展史上,世界公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目錄鄭志成導讀:激情與理智同步、信念與責任共舞
一、武力是國家特有的手段
二、統治的三種正當性依據:傳統、法制、領袖魅力
三、在近代國家當中,政府官員跟行政物資是相分離的
四、職業從政者的起源和首度出現
五、「為」政治而活和「靠」政治而活的從政者
六、主管型從政者在史上的演變
七、職業從政者所出身的幾種階層:僧侶、文人、宮廷貴族、仕紳、法學家、律師
八、官員的職責和榮譽所在是行使政治,有別於律師從政者
九、從新聞工作邁向政壇的途徑目前仍然相當艱險
十、政黨組織及其制度的演變
十一、英國具領袖魅力型之領導者的產生
十二、美國的分贓制度和絕無僅有的黨老闆
十三、目前具領袖素質者在德國不易出頭的因素
十四、虛榮心是投身政治者最大的死敵
十五、政治不能像道德那樣只問信念不計後果
十六、信念倫理跟責任倫理之間的對立
十七、信念倫理的盲點:善念並不必然有善果
十八、從政者所須面對的道德難題和承擔的責任
譯名對照表
书名简译:以政治为志业(二版)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以政治為志業(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