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港都的心靈律動
完整呈現高雄繪畫、影像、音樂、
電影、篆刻、雕塑、詩文的文化風貌。
已故作家葉石濤先生說:「作家是土地的鹽。」有了鹽,則食物不致平淡乏味。葉老的「鹽」,是指讓生活、心靈能多采多姿而充實的要素;葉大師亦說:「沒有土地,哪來文學。」沒有「鹽」則土地乏味。康原是「鹽」,書中所介紹的也是「一撮鹽」。康原的《港都的心靈律動》也許是一盞燈,多少能看到南台灣陽光下的無數綠洲。
─施並錫
康原的地方文化書寫從來都不只是外在事物的報導、紀錄,真正動人的是在字裡行間看到作者與城市的對話,透過對話,帶領讀者感受這個城市的心靈律動。這本《港都的心靈律動》,呈現了高雄的文化風貌。有繪畫、影像、音樂、電影、篆刻與雕塑,當然少不了詩與文學,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港都。
─廖瑞銘
本書特色
康原為高雄撰寫的道地報導文學紀錄。
作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彰化人。編著有《追蹤彰化平原》、《台灣玻璃新境界》、《逗陣來唱囡仔歌Ⅰ~Ⅳ》、《台灣囡仔的歌》、《人間典範全興總裁》、《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等七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榮獲二○○四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二○○七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現為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及作家、南華大學文學系講座作家,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
002 南台灣的陽光總是明亮而和煦
005 彰化詩人的高雄經驗
007 港都,心靈的故鄉
012 第一章 彩筆下的歷史高雄
032 第二章 鏡頭下的影像詩情
052 第三章 高雄作家.文學館與《文學台灣》
074 第四章 美濃文學家及文學步道
093 第五章 音樂家的高雄旋律
111 第六章 電影中的高雄地景
133 第七章 生產線上的詩與篆刻
155 第八章 雕塑中的生活意象
书名简译 : 港都的心灵律动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