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殤魂何歸: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
1402年,靖難之役──
從永樂到南明,明代的官方與民間如何記述建文朝?
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從姪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成為後世所知的明成祖。這場戰爭不僅扭轉了大明帝國的發展方向,更使建文朝相關議題成為一種禁忌,仿如暗影般籠罩整個明代,既困擾著成祖以降的歷任統治者及其臣民,也深刻影響了明代政治、社會、文化的運作和發展。
從永樂到南明,明代的官方與民間如何記述建文朝?本書嘗試探討明人對建文朝的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推移如何被形塑、操縱、延續和遺忘,及其於不斷演變下呈現的樣貌與時代特色。曾被政治力量壓制的歷史記憶,其復甦與再續從來都不只是單純因為「人民永不遺忘」,而牽涉種種當代的現實需求及所欲突破的困境。隨著官方控制力的減弱,許多聲音逐漸加入這個「搶救」與「修正」該段歷史的場域,而各方角力的勝敗消長,其實也是明人認知自身處境、建立自我認同的深層反映。
本書特色
1.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2號
2.朱鴻教授專序推薦
出版緣起
序/朱鴻
緒論
第一章由暗化明:靖難後至弘治年間(1402-1505)
第一節革除、扭曲和隱沒
第二節民間記憶的延續與強化
第三節弛禁、赦免與調和
小結
第二章真相與想像:正德至嘉靖年間(1506-1566)
第一節建文朝歷史重建的首波高峰
第二節鄉里記憶、地方認同與現實連結
第三節傳說、想像與歷史詮釋
第四節褒忠思想與「忠臣」群體的擴大
小結
第三章積澱與再生:隆慶至萬曆年間(1567-1620)
第一節無法恢復地位的忠臣之主
第二節殉臣忠魂與香火的延續
第三節「永樂盛世」的緬懷與「靖難」詮釋
第四節知識、常識與故事的互動
小結
第四章野火燎原:泰昌至南明政權(1620-1662)
第一節風雨飄搖下的官方崇陞
第二節紀念、書寫、歷史檢視
第三節建文帝出亡故事的再塑與巡禮
第四節失國之臣的歷史憑弔
小結
結論
後記
徵引書目
附錄一弘治年間史籍中彙整的建文殉臣名單
附錄二正德、嘉靖年間建文朝專史著作中被記入列傳的建文諸臣名單
附錄三正德、嘉靖年間建文朝專史著作所列建文朝臣籍貫表
书名简译 : 殤魂何归:明代的建文朝历史记忆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