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自主老年:在香港老去
Take Charge if Your Own Ageing:Growing Old in Hong Kong
變老,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你年輕時所做的事會影響你如何變老,例如生活習慣、教育、職業、性別、階層、財富等眾多個人與社會的因素,都在影響著年老時的生活質素。
胡令芳教授在香港專注老人學研究超過四十年,她主張理想的「變老」並不只是延長壽命,而是「自主老年」,即掌握自己的衰老方式,在變老的過程中盡可能保持身體和認知功能的狀態。在書中,她探討了在香港老去面對的各種挑戰與不平等,包括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老年貧困、年齡歧視、晚年孤獨等問題。她借鑑了廣泛的研究和多年臨床經驗,從醫學、政策、社會、城市建設、個人習慣等綜合性角度,探討如何讓人有尊嚴地老去,如何將香港變成一座對長者更加友好的城市。
名人推薦
我希望香港社會有一種徹底的改變,無論是我們對生活的想像,抑或是社會文化和社經運作上,不再認為健康純粹是醫療體系的工作和責任。
范寧
醫護行者創辦人、毋忘愛主席
胡教授敢言,並且認眞實踐,透過社區服務、樂齡科技以及無數研究改善香港人的健康。七旬之年,心裡有火,教授言行始終如一,親身示範了歲月沉香。
陳曉蕾
大銀總編輯
這是政策制定者、商人、非政府組織、老年人和照顧者必讀的書籍。我們需要協作和跨部門的努力,以促進友善老年的政策、措施和空間,使老年人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為被動的照護接受者。
伍美琴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課程主任
目錄前言ix
01什麼是健康老齡化?1
個人和社會對老齡化的回應不應採取狹隘的角度,只著眼於非傳染性疾病和避免死亡,而應以盡可能維持身體機能為最終目標。
專訪一.老化真的與你無關?11
02香港是否實現了健康老齡化?15
負面的刻板印象將老年人描繪成一種負擔,而政府政策往往會忽視他們的需求。新冠疫情凸顯老年人的需求如何被忽視。
專訪二.長者想要的科技,其實很簡單——胡令芳專訪30
03社會不平等如何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37
橫向的公義要求男女同等的待遇和福利,而縱向公義要求根據男女的不同需求給予相應不同的待遇和福利。在社會文化的背景下,橫跨生命歷程中的性別不平等對健康老齡化產生強烈的影響。
專訪三.香港人的長壽背後——陳曉蕾與胡令芳教授訪談50
04我們能做得更好嗎?63
從老年人自身的角度出發,我們應繼續收集老年人需求的證據,為設計和支持社區服務試點模式做出貢獻,為企業、房屋設計和老年居住安排,以及社區環境的城市規劃提供意見。
專訪四.中大老年學教授胡令芳醫生怎麼看健康與環境?101
05其他國家在採取什麼行動?105
其他國家如澳洲、新加坡、英國、挪威和美國等,均採取不同模式讓老年人能夠繼續在社區生活。這些模式包括如養老村等以休閒為主的居住社區,具支援維修房屋服務的獨立居住安排,以及不同形式的持續照料養老社區。
總結115
參考文獻119
书名简译:自主老年:在香港老去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