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科學心理學:動機與行為×認知與創造×生存與價值,透過與馬斯洛對話,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與意義
目錄前言
導論
第一章 動機與行為的控制
無動機和無目的的反應
相對無動機反應的例子
理智和衝動的合作方式
表現性行為的典型特徵
決定行為的應對與表現的因素
應對性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解釋釋放行為的途徑
如何看待行為重複現象
解除力不從心的應對方式
災難性行為崩潰的原因
自由聯想為所欲為的法則
塑造高度人性的模式
培養完美人類行為的圖式
第二章 認知與創造的整合
減輕焦慮的認知方式
認知中的焦慮緩解機制
戰勝認知病態的有效工具
避免焦慮和控制焦慮的方法
改善認知者的自知因素
知識的可行性和水準性
依據經驗態度的認知
了解人是科學家的任務
了解人的最佳途徑
整體分析認知的效用
探討高級問題的益處
認知與畏懼的辯證關係
了解人是為了預測和控制人嗎
突破經驗世界的防禦
優秀認知者的認知途徑
經驗的某些性質和特徵
清除人性哲學弊端的做法
來自辛那儂的啟迪
使人失明的經驗先天性
優先於抽象知識的經驗「證明」
抽象認知和理論認知的整合
如何科學地體驗存在事物
經驗主義和程序化的認知
原樣意義和抽象意義的認知
積極理解和解釋的方法
生活的原樣意義的認知
合法解釋和原樣理解的認知
感知對結構的承受
沉思事物存在的方式
作為科學範式的人際知識
調動工作熱情的力量
人際關係中真理的形成
放任的客觀與關切的客觀
趨向自我實現的創造態度
創造性達到最佳整合的途徑
克服創造中的情緒障礙
第三章 科學與心理的研究
科學家的心理動機
科學的心理概述
破除科學一元論的途徑
研究科學心理學的意義
科學人性化的驅動力
建立研究科學的新模式
功能自主的科學防禦方法
如何防禦抗拒病態恐懼
衡量知識最後階段的標準
新型科學家對事物的旁觀認知
理解現實世界的方式
如何超越科學世界的混亂
了解事物本性的途徑
科學中的問題中心與方法中心
方法中心與科學上的正統
阻礙新技術發展的絆腳石
科學的去聖化和再聖化
好心情的科學家
心理學的原始資料
整體分析的方法論
整體動力學的觀點
人體心理症狀合理解釋
症候群概念的界定
人格症候群的特點
人格症候群的組織結構
各種症候群之間的關係
人格症候群及行為
症候群資料的邏輯表達和數學表達
第四章 生存與價值的轉向
使價值具有生命力的模式
人的價值科學的可能性
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
超脫價值的科學
科學中的價值服務體系
塑造實現價值科學的文化
價值經驗的文化因素
穩定價值科學不平衡性的方法
創造性無私之愛的力量
人類生存的客觀有效價值
創設適合生存的價值觀念
人本主義的生存價值方法
书名简译:科学心理学:动机与行为×认知与创造×生存与价值,透过与马斯洛对话,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