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內在防禦:識別自己的防禦機制,從容面對情緒,重建內心秩序的24堂課
我們內在的防禦:日常心理傷害的應對方法
♦學習將冷硬的自我保護,轉化成溫暖的內在感知 ♦諮商心理師、作家/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洪培芸 ♦諮商心理師、作家/莊博安 ♦心理治療師、榮格分析師、作家/王浩威 「在這一本書當中,我們幾乎在每一頁都可以看得到十分精彩的生活觀察,也許是臨床的,也許是電影或文學的,更有可能就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言談舉止所表現出來的。這才是最不容易的地方,也就是將理論而瑣碎的一切,用清晰和生動的文筆表現出來。」——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臺灣榮格心理學會理事長.王浩威 「到目前為止,我們無法真正地回到過去,回到發生創傷的時間點,『人生之舟已經在時間的洪流中開出很遠了,我們卻還停留在原來刻下痕跡的地方,這其實是當年創傷刻在身體中的記憶』,我們被困在當年的記憶與應對模式中,無法適應當下的環境。任麗以豐富的案例解讀了這些現象,並給出了打破魔咒、讓創傷不再重複的方法,讓我們有了重寫人生腳本的機會。」——醫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知名NGO組織「春風網―心理創傷援助公益平臺」創辦人.隋双戈 「一個人的獨立人格的形成和維護,本質上是其心理防禦機制的建立和運作。如果說人格即命運,那麼防禦機制就既是好運或霉運的原因,也是結果。對自己的防禦機制的覺察,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本書中,任麗針對大眾讀者,探討了最常見的一些防禦,像是在我們面前樹立了一面可以映照防禦的智慧之鏡。」——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曾奇峰 「在這本書中,任麗女士從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不易覺察的防禦入手,進一步分析形成每個人獨特應對內心衝突的風格的成因,再到如何做出自我改變和成長,做了非常精彩的探討。本書以豐富細緻的情景為例子娓娓道來,相信你讀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張海音 |
目錄
推薦序I 心理防禦,話說從頭/王浩威
推薦序II 瞭解防禦,解放自己/隋双戈
第1課 前言: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PART I 不成熟的防禦機制
第2課 投射——生活中無處不在「想像的他者」和「以己度人」
的自我觀點
第3課 退行——一種創傷性的回歸
第4課 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戰鬥
第5課 否認——對客觀發生事件的視而不見
第6課 強迫性重複——固執不斷地重複創傷經歷和體驗,
甚至傳遞至下一代
第7課 反向形成——本應恨你,反而討好你
第8課 症狀——用軀體病徵防禦痛苦的情感
第9課 貶低——誇大的自我,看誰都不順眼
第10課 理想化——用幻想彌補現實中的不足
PART II 成熟的防禦機制
第11課 情感隔離——冷漠是對炙熱情感的防禦
第12課 迴避——焦慮型V.S.低安全感伴侶的追逃模式
第13課 壓抑——遏制內在的慾望以避免失望
第14課 認同——為了融入某個群體,或者希望被認可而接受他者
第15課 合理化、理智化——用過度分析與解釋來迴避情感
第16課 自我功能抑制——使不出來的功夫,無意識地阻礙成功
第17課 被動——拖延或無法行動,將自我管理讓渡給他者
第18課 假性獨立——對信任、依靠他人的恐懼之防禦
PART III 昇華:一種更高級的防禦
第19課 幽默——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第20課 藝術表達——開啟右腦的鑰匙,平衡感性與理性
第21課 其他防禦的昇華——創造更多「個性化」的方法
PART IV 讓你的防禦更具適應性
第22課 識別自己的防禦機制――看見即改變
第23課 防禦機制的鬆動與改變――尋找更具適應性的方法
第24課 一個生命故事――保護自己不受傷
後記:走出自己的玻璃城堡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内在防御:识别自己的防御机制,从容面对情绪,重建内心秩序的24堂课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