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打開生命的 16 封信(二版)
給自己一份成長的禮物
從閱讀看見生命的價值
從真實的生活故事開展生命教育
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教授與16位生命教育合格教師,依不同生命教育的主題為內容,以書信方式寫給年輕人。由孫效智教授寫導言,帶領生命教育合格師資群完成全書,展現國內生命教育的專業與傳承。
本書分為三大主旨: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又如何能活出應活的生命?各篇書信以真實的生活故事為例,傳達面對生命問題不同的思考方式。
孫效智教授的導言闡述生命教育「人生三問」的精義,16位生命教育合格教師合力完成各單元。每一篇文末穿插四格漫畫、文末提供五點思考,希望學生們能因此了解並面對人生各階段將面臨的功課,同時認識自己所追求的生命意義。
生命的答案,終究必須自己去尋求。由外而內的答案如果不能與由內而外的生命經驗相呼應,那麼,答案即使是適切的,甚至是深刻的,恐怕也終將與我們擦身而過,而無法與我們的生命真正相遇。
以我自己為例,透過人生的各種經驗與思考,我深切相信:人生無常,唯愛永恆;愛是人生的起點,更是人生的終點。這樣的相信是很重要的,它能激發內在的力量,幫助人在日常生活中以真愛的精神來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問題是,理性的認知與認同並不足夠,還需要情意的調和與靈性的提升,才能竟其全功。
知與行之間的關係更是相互為用的,知之愈深,行之愈篤;行之愈篤,知之愈深。真知與力行之間具有一種良性循環,使得越明白的,越能去力行;而越能去力行的,也越能有真切的明白。── 孫效智
名家推薦
16封信不是要給人生課題滿意的答案,而是要引起動機,提醒年輕人什麼是人生道路上應該思維、探究的問題。 ──李嗣涔(臺灣大學校長)
人生的行程像在爬山,山上小路有時會崎嶇難行,你我合力的手卻可以幫所有行動不便者走得安全穩當,到了山頂上,下望,景色宜人的人間,就在你、我、他的微笑中展示,啊!生命真是美好!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青春期是自我發現並肯定自我、建立自我人生價值與生命方向的黃金時期。《打開生命的十六封信》以充滿智慧與生命經驗的傳承,願青年學子們能力行實踐,茍日新又日新,能成就他人與社會,以活出多采多姿的生命。 ──單國璽(天主教樞機主教)序 人生若白駒過隙何以安頓(李嗣涔)
導言 人生三問(孫效智)
我為什麼活著?
第一封信 人生意義的追求(陳海珊)
第二封信 幸福祕笈(黃同展)
第三封信 有一種交託,只是相信!(胡敏華)
第四封信 「信」就可以了嗎?(周淑梅)
第五封信 人為什麼活著?(劉桂光)
第六封信 你怕死嗎?(何軒盛)
我該怎樣活著?
第七封信 勇敢談戀愛(陳炯堯)
第八封信 青澀的愛情性福嗎?──「性福」的必要條件(劉心儀)
第九封信 我們結婚吧?!(林葙葙)
第十封信 天使與魔鬼(林麗雲)
第十一封信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李玉美)
第十二封信 我想做一個好人,難嗎?(彭川耘)
第十三封信 活下去?活上去?(姚翰玲)
第十四封信 只要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徐玉青)
我如何能活出應活的生命?
第十五封信 超越自我,登上巔峰(徐茂瑋)
結語
第十六封信 高中生了沒?(游文聰)
书名简译 : 打开生命的 16 封信(二版)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