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1 則顧客評價

原始價格:US$21.15。目前價格:US$19.04。

【作者: 榎本博明】
【出版社: 三采】
【出版日期: 20201106】
【分類: 心理勵志】
【類型: 紙本印刷】
【ISBN: 9789576584329】

Out of stock 無庫存

貨號: 9789576584329 分類:

Description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與朋友相處雖然愉快,卻很容易感到疲憊?

  身在群體中的寂寞,比一個人時更讓人痛苦?

  對粗神經的朋友總是覺得煩躁、生氣?

  回家時遇到不太熟的朋友時,為了避免尷尬而拚命找話題?

 

  友誼變化莫測,這一分鐘堅強團結,但下一秒卻變得冷淡疏離;在群體中與他人抽離的寂寞感,因為朋友相處產生的悲傷、生氣或是嫉妒等等的情緒,其實都是因為「社交焦慮」。

 

  日本最會和年輕人對話的心理學博士榎本博明,

  用最簡單的語言,陪伴你度過這些情緒起伏的階段。

  完整公開社交焦慮背後的成因、現象和解方,46則讓你不委曲又做自己的朋友相處之道。

 

  「『社交焦慮』並非你獨有,也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只要懂得這個道理,心情就會輕鬆不少,與朋友相處也能更積極。」――摘自內文

 

  ★朋友到底是讓人舒心?還是讓人心累的存在?

  ‧心底某個角落有個假裝開心的自己

  ‧隨時都在觀察朋友的臉色,老是擔心「我這麼說應該沒問題吧?」、「他是不是不高興了?」

  ‧常被人說「你想太多了」或是「別那麼在意啦」,但我就是無法不在意啊

 

  年輕人常使用「角色」這個字,不過依場合而調整自己的形象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對不同人表現出不同的自己,隨著場合的不同,呈現自我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其實要依照當下的氛圍改變自我呈現方式,是一種相當消耗精力的行為。但是只要事先決定好自己的「角色」,專心表現出角色的特性就好,心會輕鬆很多。

 

  ★他人的視線真的這麼可怕?

  亞洲社會是一種「關係的文化」,不表達自我意見,替他人著想,不願意把自己的個人觀念強加在他人身上。這是一種溫柔同時也是傷害,首先要先學會適時調節「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開關。自我監控傾向較強的人,會比較在意他人眼中的自身形象好壞,以自身言行舉止是否適當。相反地,自我監控能力太弱的人,不太會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為,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心理學權威榎本博明會提供專業觀點,再用小訣竅幫助你脫離痛苦來源。

 

  方法1 不是只有你在意對方,其實對方也同樣在意你:

  先學會「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釋出善意與信賴後,對方也會拿掉面具。

 

  方法2 看著對方,不要看著他眼中的你:

  過度的「自我聚焦」(self focus)會增強社交焦慮,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自我聚焦就會受到弱化。

 

  方法3 把在意他人視為自己的優點:

  把「容易受他人影響」(缺點),視為「懂得將心比心」(優點),馬上就變成一件好事。

 

  方法4 就是有人與你合不來:

  不要想著和每個人都要處得好,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放鬆方法。

 

  方法5 把注意力放在焦慮的正向力量上:

  活用月暈效果(halo effect),望著正能量的那個人,看久了連自己都能變得正能量。

 

  透過不斷的練習和學習,最終就能找回內心平靜的自己。

书名简译 : 社交焦虑:与朋友相处不心累的46个自在练习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共有 1 則評價

  1. Tplaza Editor

    Hiromi Enomoto, a doctor of psychology in Japan who talk to young people in simple language to accompany them through these emotional ups and downs.

    A complete disclosure of the causes, phenomena and solutions behind social anxiety will allow you to be your own friends without compromising.

新增評價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