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原始價格:US$37.31。目前價格:US$32.83。

【作者: 蘿蕊葛利布】
【出版社: 行路】
【出版日期: 2020/04/01】
【分類: 心理勵志】
【ISBN 9789869804097】

Out of stock 無庫存

貨號: 9789869804097 分類:

Description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連心理師自己都要找心理師諮詢?!那他/她憑什麼能幫我?!
「在我擔任心理師的所有資格裡,最重要的一個是: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上市首週強勢竄上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TOP 100;
  ★獲選亞馬遜書店年度書籍TOP 10,長踞心理勵志類前茅;
  ★囊括《O:歐普拉雜誌》與《人物雜誌》等眾多媒體選書;
  ★即將改編影集,將延請《慾望師奶》伊娃朗格莉亞演出!

  每年找心理師晤談的美國人將近三千萬名——其中有些病人本身也是心理師。

  在這本書裡,作者蘿蕊葛利布告訴我們: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當她的世界因為一次危機天翻地覆,她寫道:「我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於是,她開始和古怪、經驗豐富,但很不典型的心理師溫德爾晤談。

  同一段時間,葛利布自己則在治療一個自戀的好萊塢製片,一名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末期癌症的女子,一個威脅生活景況一年內沒有好轉就要在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婦,還有一個二十多歲、老是跟不對的人勾搭的年輕人(此君連診間的人都要搭訕)。在葛利布探索病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她也發現:她的病人苦苦糾結的問題,其實正是她自己向溫德爾求助的問題。

  *****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葛利布以過人的智慧和幽默揭露我們的盲點,檢視我們掙扎時對自己和他人道出的真相和虛構。

作者除了是諮商心理師,亦長期為各大報章撰寫諮詢專欄,解答讀者們五花八門的疑難,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諮商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服下自己開出的藥方。本書坦率程度前所未見,充滿歡樂、刺激思考又處處驚喜,對人心的探索既深入個人內在,又合乎人類通性,勇敢訴說人之為人的意義,並對我們轉化生命的能力提出有趣而生動的觀察。

  ▎本書選句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文化壓力對女性的要求是言行得體,對男性的要求則是情感得體。女性通常會向朋友或家人吐露心事,可是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來自媒體的肯定

  亞馬遜書店2019年度書籍TOP 10
  《O:歐普拉雜誌》2019年非虛構類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人物》雜誌選書
  《Apple好書選》選書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Indie Next Pick)選書
  《每月選書俱樂部》(Book of the Month Club)選書
  《出版人市集》(Publishers Marketplace)暢銷書
  《新聞日報》(Newsday)、Apple iBooks、Thrive Global、Refinery29、Book Riot、二一九年最期待書籍

口碑推薦

  歐文亞隆(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
  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蘇珊娜卡哈蘭(《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賴芳玉(律師)
  艾爾文(作家)
  瞿欣怡(作家)
  番紅花(作家)
  花媽(「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版主)
  曾志傑(書評暨專職譯者)……等人

各界好評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我本來想先讀個一兩章,沒想到一字不漏一口氣讀完。」——歐文亞隆(Irvin Yalom)醫師,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機鋒處處、溫柔風趣,又充滿啟發。蘿蕊葛利布勇敢地帶領讀者走進探索自我的旅程,從治療師和病人的雙重視角看待治療過程。我很為她的突破高興,就像是我自己達到這些突破一樣!關於晤談治療改變生命的可能性,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艾美狄金森(Amy Dickinson),「請問艾美」專欄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陌生人常對我說心事》(Strangers Tend to Tell Me Things)

  「只要你對心理治療過程有一丁點興趣,或是你正困在生而為人必然遇上的難題裡,你一定要讀這本書。這本書溫暖、聰慧、有趣又充滿智慧,蘿蕊葛利布是絕佳良伴。」——蘇珊坎恩(Susan Cai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

  「有些人是偉大的寫手,有些人是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令人驚嘆的是,蘿蕊葛利布兩者皆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寫出人之為人的奧妙:沒有人能不受煎熬,但我們也都能成長,都能不做情緒的奴隸,都能成為自己。我很少讀到這麼有挑戰性的書,但它非常有趣,讓我不禁邊看邊笑,完全沉浸在裡頭。它讓我用全新的眼光看自己。」——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美國知名主播

  「蘿蕊葛利布的新書能讓以下幾類人獲益良多: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有人際關係的人,還有有情緒的人——換句話說,每一個人。蘿蕊的故事很有趣,很能給人啟發,而且超級坦白。這比你花五十分鐘有益多了。」——賈各布斯(A.J. Jacobs),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聖經狂想曲》(The Year of Living Biblically)

  「原來心理醫師跟我們一樣!——至少《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這麼說的。心理治療師蘿蕊葛利布的這本書真誠、溫暖、有趣,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而裡頭沒有撲克臉的治療師)。她不只坦率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描寫心理治療師的書雖然不少,但這是我讀過最能產生共鳴的一本。」——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Brain on Fire: My Month of Madness)

  「在三千萬個參加療程的美國人的人生裡,心理治療師扮演的角色既特殊又可貴,但你是否想過:當他們自己需要跟人談談時,他們該去找誰?資深心理治療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蘿蕊葛利布坦誠分享經驗,透過這些令人動容的紀錄,她告訴我們為什麼心理治療師也需要心理治療,也讓我們知道:助人者亦需人助這件事,正說明我們的問題和焦慮是普世共通的。」——Thrive Global,「2019年等不及要讀的10本書」

  「這是本勇敢、精采又轉化人心的書。蘿蕊葛利布帶我們進入治療師和病人最私密的關係中,讓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人性產生全新的認識。她願意揭露自己和病人的盲點,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自己得面對煎熬,而且我們或許該多談談這些掙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幽默風趣,充滿希望和智慧,同時又引人入勝。」——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Thrive Global創辦人及執行長

  「葛利布是極具魅力的說書人,她懂得加入笑料,也善於探究問題、展現智慧,而且不吝於道出自己的軟弱。從面紙盒到地毯上的樂高玩具,她對細節安排周到,更尊重我們有顆不羈而敏感的心,敬重它龐大的奧祕。」——萊絲莉賈米森(Leslie Jamison),著有《復原:成癮及其後》(The Recovering: Intoxication and its Aftermath)

  「這些放下掩飾、克服惡習、恢復力量的故事寫得鮮活、風趣又生動,我真的一頭栽進去了!人與人的連結裡有掙扎也有奇蹟,蘿蕊葛利布掌握到裡頭很深刻的東西。」——莎拉海波拉(Sarah Hepola),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關機:回想我藉酒遺忘的事》(Blackout: Remembering the Things I Drank to Forget)

  「蘿蕊葛利布以智慧和人性邀請我們進入她的諮商室——還有她的治療師的諮商室。讀者將在那裡得知治療師守口如瓶的祕密:當我們見證別人改變,我們自己也會經歷改變;當我們見到別人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生命裡發現更多意義。」——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少女心事解碼》

  「真誠……自然……坦率得讓人欲罷不能。作者同時身為心理治療的醫生和病人,實務經驗極具吸引力。」——《紐約時報書評》

书名简译 : 也许你该找人聊聊:一个谘商心理师与她的心理师,以及我们的生活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