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

原始價格:US$20.94。目前價格:US$18.84。

【作者: 游常山,胡芳芳】
【出版社: 大好文化企業社】
【出版日期: 2025-01-14】
【分類: 青少童書 | 史地/傳記】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9688821】

貨號: 9786269688821 分類:

Description

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

  大人物是怎麼鍊成的?
  影響台灣經典人物傳記
  《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
  〜超人氣作家游常山、胡芳芳,聯手知名插畫家徐建國精心創作〜

  本書站在年輕讀者視角,真實且生動的呈現馬偕的一生,
  瞭解大人物是怎麼鍊成的,究竟是什麼形塑了他的未來?

  馬偕不僅只是宣教師與牧師,他還是博物學家、探險家、旅行家、赤腳牙醫,他也是行醫放藥的慈善家。閱讀馬偕,思考馬偕,讓吾人驚嘆生命與生活的廣闊可能性。

  展讀本書是最美好的「成長禮物」。像一封跨世紀的情書,和青春世代一起,打開時空膠囊,從馬偕的生命故事中,看見一百五十多年前艱難晦暗的台灣風貌,結合人文關懷和虔敬信仰的溫柔和守護,超越語言與文化障礙,讓醫療宣教的光像一盞燈,照亮了不分時空的混亂與絕望,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土地、時代、志業之間的關係,讓過去的愛與信念,滋養現在的逐夢養分,啟迪未來繼起的生命。

  ◆封面設計特色◆
  本書封面選用「良善經典格紋」作為邊框設計的品牌識別與文創主視覺,以茲紀念影響台灣經典人物馬偕牧師傳記的出版。

  「良善經典格紋」,係選用馬偕與馬雅各兩家族格紋,加上台灣及蘇格蘭兩地國旗色系,設計出象徵良善、真誠及堅韌的「良善經典格紋」(The Taiwan Scottish Goodness Tartan, TSG)。「良善經典格紋TSG」取其寓意:台灣(Taiwan)、團結(Solidarity / Scottish)、良善(Goodness)、大利好(Great Gain)而成。

  「良善經典格紋」的誕生,呈現台灣、蘇格蘭、加拿大跨國文化多元共融共好的歷史,不僅是東西文化交流典範,也見證馬偕與馬雅各跨世紀的台灣情緣,以饗新世代的年輕讀者。

  《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
   〜作家游常山、胡芳芳與插畫家徐建國獻給新世代的成長禮物〜
  ◆年輕世代最喜歡看的超人氣名人故事,老師與家長推薦必讀!
  ◆看大人物的成長故事,啟發孩子認識自己以及對未來的想像!
  ◆陶冶學生的品格與勵志典範,培養人文素養、生命教育最佳讀本!

本書六大特色

  一、獻給新世代的影響台灣經典人物傳記:《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以少年讀本的形式呈現。最特別的是站在年輕人的視角,真實且生動的呈現人物的不同生命階段,讓孩子們看看,這些大人物是怎麼長大的,究竟是什麼形塑了他們的未來?

  二、重現馬偕的青春與夢想,呈現馬偕與台灣的跨世紀情緣,追尋他佳美的腳蹤,學習身為斜槓青年的冒險與創新,勇敢開啟加拿大與台灣超過一百五十年的堅固情誼,馬偕不只是醫療宣教,也是啟迪民智、跨文化東西交流、兩性平等的先驅。

  三、讓讀者享受閱讀人物小說的樂趣,可以學到人物故事的寫作技巧。

  四、在傑出人士的身上,確實有很多特質和精神,很值得孩子學習,奠定未來職涯選擇的重要觀念。閱讀經典人物故事《馬偕牧師:從加拿大到台灣斜槓人生的冒險與創新》,是孩子最好的勵志典範。

  五、增進世界觀、多元文化與語文素養。

  六、融入12年國教課程綱要—108課綱六大核心素養:
  1)閱讀寫作力培養
  2)自主學習、自我精進
  3 )跨領域學習
  4)系統思考、解決問題
  5)溝通表達   
  6)創新

各界名家感動推薦

  陳炳仲/新北市淡水區長
  蕭聰穎牧師/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梁唯真/雙連教會牧師 美國Drew大學基督教史博士
  陳文輝/北投教會長老
  倪傑民/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
  謝康雄/台灣良善經典籌備協會共同發起人、英國金安德森台灣代表
  黃秋芳/小說家
  黃愛真/教育部閱讀推手
  林瑋/兒童文學作家

各界名家・佳評如潮

  呈現台灣與馬偕的跨世紀情緣
  蕭聰穎牧師
  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斜槓青年馬偕的冒險與創新
  梁唯真
  雙連教會牧師
  美國Drew大學基督教史博士

  追尋馬偕牧師佳美的腳蹤
  陳文輝
  北投教會長老

  開啟加拿大與台灣百年堅固情誼
  倪傑民(Jim Nickel)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

  東西文化交流典範:馬偕與馬雅各的台灣情緣
  謝康雄
  台灣良善經典籌備協會(TSG)共同發起人
  英國金安德森台灣代表

  交更多朋友,開更大眼界,做喜歡的事,預約更好的未來
  黃秋芳
  小說家

  不只醫療宣教,也是啟迪民智、跨文化兩性平等的先驅
  黃愛真
  教育部閱讀推手

 目錄推薦序
呈現台灣與馬偕的跨世紀情緣/蕭聰穎  002
斜槓青年馬偕的冒險與創新/梁唯真  006
追尋馬偕牧師佳美的腳蹤/陳文輝  010
開啟加拿大與台灣百年堅固情誼/倪傑民(Jim Nickel)  014
交更多朋友,開更大眼界,做喜歡的事,預約更好的未來/黃秋芳  018
不只醫療宣教,也是啟迪民智、跨文化兩性平等的先驅/黃愛真  021
出版緣起    東西文化交流典範:馬偕與馬雅各的台灣情緣/謝康雄   026
作者序    勇者畫像—馬偕魂台灣緣/游常山  031

第一部   遠渡重洋:一切從福爾摩沙開始  045

第一章
人生大轉彎,從加拿大到台灣  046
馬偕一馬當先提出離鄉赴異地宣教申請時,並不被鼓勵,甚至還引來「過於自大」、「急躁的青年」等批評,對他的申請未予處理。馬偕並不氣餒,一心仍嚮往著要到遙遠的東方實現夢想……
第二章
挽嘴齒免錢:從「黑鬚番」到拔牙兩萬顆的偕牧師  068
「大家來看,這個『黑鬚番』會拔牙喔!挽嘴齒免錢!」在五股街上,少女張蔥仔跟在養祖母陳塔嫂身旁,聽大家吆喝聚集,要來看高瘦身材的阿兜仔馬偕拔牙。
第三章
叫我第一名!第一個信徒阿華勇敢來敲門  084
那天在基隆的市集上,馬偕與阿華走在大庭廣眾上,由於馬偕特殊的身形與臉孔膚色,每每引人矚目,要馬偕本人講台語公開做見證,並非難事,而這一次,想不到馬偕突然要讓阿華自己開場,用台語來對路人講幾句話,這怎麼可能?他嚇到頓時呆若木雞……
第四章
翻轉命運的寡婦:北台灣第一位女信徒陳塔嫂  100
禮拜結束後,陳塔嫂過去找馬偕牧師說:「我是一個住在五股坑的可憐寡婦,我過去拜拜的神明都沒有給我安慰,我對你講的道理很喜歡,相信你所講的上帝會給我平安。我會再來,並帶著別人來。」

第二部   這些事超級難,神啊!請祢幫幫忙  113

第五章
開拓噶瑪蘭,光靠一個人不可能做到  114
馬偕發現台灣的漢人與平埔族的牙齒都很不好,主要是因為瘧疾、嚼檳榔、抽菸所致,所以馬偕與學生們每到一個新的平埔族部落,最有效吸引族人的策略,就是帶著全套的拔牙設備與藥品,以及帶著《聖經》與讚美詩,直接到噶瑪蘭的各社進行醫療佈道。
第六章
「我認救主無驚見誚!」大龍峒野台戲詩歌佈道  126
由於馬偕蓄著一把大鬍子,很像戲裡演員的古裝扮相,這很有賣點,於是廟方和地方戲舞台的負責人竟然靈機一動過來邀請馬偕上台演戲。馬偕猶豫了一下,他想:「也好,可以與當場在地民眾打成一片,何樂不為呢?」
第七章
要有不凡的結果,來自你的不厭其煩:
開拓北台灣苗栗以北的教會  136
馬偕用自己一雙腳,看到需要就走過去;他和學生與信徒的腳蹤遍及苗栗以北,東達宜蘭、花蓮,來往於閩、客、平埔、高山原住民之間,可以說宣教之路都是一步一腳印、用腳走出來的。
第八章
好一座翡翠島!斜槓青年馬偕,為台灣引進九種蔬菜  149
「怎麼吃來吃去就是這幾樣菜?」馬偕來到福爾摩沙這個熱帶島嶼,除了氣候潮濕炎熱很不適應之外,還是覺得吃最不習慣,馬偕於是動了一個念頭,想要從別的地方運送一些新的蔬菜種子進來台灣種植看看……

第三部   性別平等的起點,男生女生讀書趣  163

第九章
從童養媳到偕師母,首位環球旅行台灣女子張聰明  164
張聰明堅持不纏足,只為跑得更遠;爭取到教會識字,不畏流言大膽嫁給馬偕牧師。婚後並不像傳統東方妻子隱居幕後,不僅跟著馬偕走遍台灣、邁向世界,成為第一位踏上環球之旅的台灣女子,更在加拿大以英文進行演講。回台後,張聰明陪伴馬偕牧師四處宣教、行醫、辦學,張聰明是台灣女權的起始點,是台灣朝向性別平等的重要里程碑。
第十章
馬偕牧師需要錢、更多的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82
跟隨馬偕牧師到處宣講福音,可以賺得溫飽,得到那個年代比較好而營養的食物,對台灣人還是很稀罕的,而且超有吸引力,消息傳開,願意跟隨馬偕的人自然就變多。然而,加拿大安大略省母會的錢如果匯過來稍晚一點,馬偕就阮囊羞澀了……
第十一章
戰火下重生:牛津學堂開課中  189
清法戰爭其實是馬偕宣教的「黑暗期」,連同自己創立的七間教會和牛津學堂都因戰爭造成損毀。戰後,馬偕向清朝當時擔任台灣省巡撫的劉銘傳索賠,獲得一萬兩銀元,教會與學堂才得以恢復原貌,牛津學堂終於再度正常辦學,重新開課。
第十二章
全台女首學:淡水女學堂  203
馬偕牧師從淡水出發終於到了噶瑪蘭,很不容易招收了三十四名平埔族女學生,他們的父母竟然都答應讓她們到淡水念書,「翻山越嶺,整整走了三天三夜,來回都是如此。」這是發生在一八八四年一月的事。馬偕在牛津學堂設校後的兩年再創設女學堂,可以說台灣女性求學之路的起步走,正是從淡水真理街出發。

第四部   寧願燒盡,不願朽壞:專注有價值的永恆事物,不虛度一生  217

第十三章
台灣變天!日本人來了,教友失蹤了  218
知道台北城整個被和平佔領,馬偕全家立刻束裝從加拿大回到淡水。回到牛津學堂,發現回加拿大不過二年已然風雲變色,尤其主日禮拜清算信徒人數,發現總共竟然有七百三十五位教友下落不明,可見台灣割讓給日本這件事,還是讓很多剛剛受洗的信徒陷入驚嚇,不敢承認自己是基督徒……
第十四章
有愛,才能無礙!馬偕被暴力攻擊  225
馬偕雖然儘量學台語、娶妻台灣人、想要融入當地,畢竟還是一副隆隼深凹眼眶,一看就是「番」的臉龐;以龍山寺三大姓家族的龐大勢力更是容不下他,「有三大姓就沒有耶穌!」他們開始買通地痞流氓專門欺負長老教會的宣教師,這一切都遠比在低度發展地區的番界所遇到的暴力事件,更讓馬偕憂心忡忡。
第十五章
用生命影響生命:馬偕女兒要出嫁  234
當時流行「女大不中留」,兩個女兒都到適婚年齡,再不出嫁就是老小姐了,尤其出身五股的偕師母更是急得不得了,馬偕則是認為婚姻是神許配的,人要敬畏神,靜候神賜予的終身伴侶,於是決定遵循《聖經》的指導:「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尋找基督徒女婿,人選在哪裡?遠在天邊或近在眼前……
第十六章
未完待續的終極夢想: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  243
「遙遠的台灣是我所愛的地方,我最好的年月是在該島上消磨了的……我喜愛他的人民─漢人、平埔番和生番,我在他們中間走了二十年,宣傳耶穌的福音。為了要以福音教導他們,我不只一千次情願犧牲我的生命……我希望在那裡消磨我的餘年,我為主服務的時日完了之後,我將在台灣的海浪之聲所及之處,在搖擺的樹蔭下得一永眠之所。」─摘錄自《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後記   淡水往事  263
閱讀小學堂附錄1  班級閱讀教案與活動設計 黃愛真 267
閱讀小學堂附錄2  主日學教案  梁唯真牧師與師資群274

 
书名简译:马偕牧师:从加拿大到台湾斜杠人生的冒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