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創作實務研究:走在冷靜與熱情之間
Research of Creative Practice: Walking between calm and enthusiasm
作者長期關心藝術創作與教育之間關係,走讀創作者內心的世界,探索創作歷程中意義與知識建構的景觀,在臺灣高等教育場域下描繪創作實務研究的樣貌,彰顯創作精神與自我研究的實踐場景,希冀能以此書幫助有志於學習創作與創作教學者能在實務場景中進行研究,以藝術創作豐富人類知識建構的面向,並落實在跨領域的教育及社會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可幫助有志於學習創作與創作教學者能在實務場景中進行研究,以藝術創作豐富人類知識建構的面向,並落實在跨領域的教育及社會實踐。
目錄
序
導論|為感覺留餘地
一、克服疏離之路
二、感覺是心靈的庫存?還是消費商品?
三、本書架構與概述
第一章|探究給我的禮物
一、想想「研究」這個活動
二、學術裡的專家與生手
三、大師說遊戲
四、如何問答?關於研究問題的產生
五、方法論:學術使命感的前身
六、學術探究:學習如何學習
七、小結
第二章|創作實務與研究的途徑
一、創作搞什麼實務研究
二、橫看成嶺側成峰:詮釋創作的三種路徑
三、我建構的不是知識
四、不言如何喻?放大感受的解析度
五、邀請來聽我的創作故事
六、始於自我的探險與跨界
第三章|創作者的心靈
一、我感受我心靈的呼吸
二、覺察與探索:培養想像的心智
三、為感受賦形:建立對話觀點
四、成為歷險記:精神性的演練
五、與他者相遇:化身成為……
六、萬物由心造:享受直觀直覺裡的孤獨
第四章|創作溝通的語境
一、美工美勞到美術設計
二、技術與藝術的語言遊戲
三、你我之間的藝術語境
四、元素模組的設計語境
五、媒體創作的角色語境
六、結論
第五章|創作者的自我敘說
一、創作自述要說什麼
二、整理學習事件列表
三、建立個案背景脈絡
四、我如何跨脈絡學習並產生洞見
五、我受到何種限制?如何應對?
六、反思在場域裡的能動性
第六章|親愛的「課程」是集體創作
一、我想與妳/你在想像力中相遇
二、創作理念:我不是你的老師
三、學理基礎:解碼與製碼
四、內容與形式:以自畫像與LINE貼圖創作為例
五、作品特色:參與創作者自述
六、小結
第七章|藝術與自然的跨科創作
一、這世界既是藝術也是科學
二、把自然科學當地圖外的秘境
三、尋訪、尋思與尋味的學習設計
四、環境科學&攝影藝術的交織
五、創作是思想的實驗室
第八章|擁抱自我的視覺設計
一、被擁抱的需要
二、擁抱的感覺與聯想
三、《擁抱》創作系列的理念自述(作品參見附錄五)
四、擁抱想像力的創作實驗後記
第九章|療癒繪本創作與服務
一、混搭藝術、設計與傳播的課程理念
二、醞釀療癒創作的心靈
三、帶著繪本去服務旅行
四、創作者的繪本服務自述
第十章|展演內心景觀的瞬間
一、展演為觀念的舞台
二、把「加值」當作「與x」相遇
三、平凡無奇裡找到驚喜的探究
四、情感渲染下的關係連結
五、《Social Moment攝影參與社會》
結論
一、創作精神與勇氣的來源
二、創作實務是自述到論述的風景
三、開始為自己做創作論述
四、小結
附錄一|媒體創作筆記
一、基本觀念
二、籌備階段
三、概念故事化
四、故事視覺化
五、視覺效果化
附錄二|博士班方法論日記原始資料
一、生涯之始
二、思想綿延
三、勉強前進
四、語言本能
五、尋覓有勁
六、進步思考
七、半個同事
八、溝通不良
九、批判展現靈活
十、看的能力
十一、再現真實
十二、內隱力量
十三、把脈與想像
十四、源頭與支流
十五、探索精神
附錄三|研究倫理同意書與訪談大綱
附錄四|《暖化屏東》視覺設計作品
附錄五|《擁抱自我》視覺設計作品
附錄六|《Social Moment攝影參與社會》
參考書目
书名简译:创作实务研究:走在冷静与热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