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化大論辯

US$23.39

  • 作者:杰夫瑞.C.亞歷山大,史蒂芬.謝德門,吳潛誠
  • 譯者:古佳艷,李紀舍,李家沂,呂健忠,邵毓娟,林明澤,邱彥彬,陳志清,黃宗儀,黃宗慧,黃涵榆,郭菀玲,曾麗玲,楊麗中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19/03/06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3601302
貨號: 9789863601302 分類:

Description

當代文化大論辯

  當代文化分析大師的智慧

  當代文化分析經典,長銷不輟,橫跨多種學科領域,觀點多樣,由理論、意識形態、方法論到實質議題的論辯彙編完整,分析詳實,為極具價值的文化研究選集。

  傅科|羅蘭.巴特|阿多諾|葛蘭西 哈伯瑪斯|馬庫色|李歐塔|狄爾泰 高夫曼|李塞特|吉爾茲|丹尼爾.貝爾 湯普森|沙林斯|帕森斯|皮耶.波赫居 胡森|席爾斯|索緒爾|彼得.柏格

  本書輯當代文化分析大師的主要論述於一帙。

  第一部分縱覽目前盛行的文化析辯。撰述者咸以象徵符號與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為探討焦點,透過通暢可讀的個案研究,使抽象理論得以落實。選文包括:韋伯、涂爾幹、馬克斯學派分析等新古典範例以及功能論、符號學、後結構主義分析的原型論述。

  第一部分所輯各篇論文對於文化╱社會關係的瞭解容或截然有別,但全都服膺文化的相對自主性,並以象徵符號之分析為主。

  本書第二部分轉入實質辯論,遍及宗教、世俗意識型態、大眾文化所扮演的功能等議題,最後並引入有關現代主義之意涵的爭議。
  
  (原書名:文化與社會)

好評推薦

  耶魯大學╱Paul DiMaggio, Yale University:
  本書為我們這些教授文化社會學人士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源。重要性見諸本書的視域和範疇:理論方面,包含功能論、新馬克思主義、戲劇學分析以及後現代主義:學科方面,概括人類學者、歷史家、社會學者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實質方面,涵蓋政治、宗教和科學。本書鞏固了社會科學對文化的最新認識,但並未忽略過去那些合當產生影響的思想觀念。

  賓州大學╱Lynn Hun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這裡所呈現的論文提供了一個紮實的基礎,讓我們瞭解當代一些不同學科中關於文化和文化批評的論辯。本書囊括所有主要的理論流派,交置並陳,得以讓學生和專家縱觀此一快速發展的知識領域的當前趨勢問題和潛力。

  加州柏克萊大學╱Robert N. Bella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這本精彩的論文集闡釋了當前社會分析中關於文化之重要性的關鍵爭論。大多數論文本身即是典範作品。本書對教學和研究有重大貢獻。

 〈原文版序〉文化與社會◎杰夫瑞.C.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蒂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
 
編校說明◎吳潛誠
 
第一部分 分析性的爭辯:了解文化相對的自主性
 

1文化案例
狄爾泰(Wilhelm Dithey):人文研究
帕森斯、席爾斯(Talcott Parsons and Edward Shils):價值觀與社會體系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文化與意識形態霸權
索緒爾(Ferdinand Saussure): 符號與語言
 
2文化研究途徑:功能論
羅勃.莫頓(Robert K. Merton)科學之規範結構
李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價值體系與民主制度
 
3文化研究途徑:符號學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摔角的世界
沙林斯(Marshall Sahlins)食物作為象徵符碼
 
4文化研究途徑:戲劇學
厄爾維恩.高夫曼(Erving Goffman)框框外的活動
吉爾茲(Clifford Geertz)巴里島鬥雞賽之為戲劇活動
 
5文化研究途徑:涂爾幹理論

維多.透納(Victor Tuner)過渡儀式興社群
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污染象徵秩序
凱羅.史密斯.羅森伯格(Carroll Smith-Rosenberg)維多利亞時期純潔觀裏性的象徵意義
 
6文化研究途徑:馬克思主義
湯普森(E. P. Thompson)互助共生的儀式
保羅.威利斯(Paul Willis)男子氣概與工廠勞動的關係
 
7文化研究途徑:後結構主義
米歇.傅科(Michel Foucault)性論述與權力
皮耶.波赫居(Pierre Bourdieu)藝術品味與文化資產
 
第二部份實質的論爭:道德秩序與社會危機——透視現代文化
 
8宗教的地位:現代性是世俗或神聖秩序
彼得.柏格(Peter Berger):世俗化過程的社會起源
 
9論「意識形態之終結」:世俗理性可以創造文化秩序嗎?
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文化工業再探
馬庫色(Herbert Marcuse):從共識形態到工具性控制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西方世界意識形態之終結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超越壓迫與危機:迎接一個自由意志的新社會
艾爾文.古德奈(Alvin Gouldner):論意識形態、文化機器與新興的視聽感官工業
 
10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道德秩序之瓦解或重建?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道德秩序的傾頹
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後現代狀況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現代與後現代之爭
胡森(Andreas Huyssen):後現代導圖
 

书名简译 : 当代文化大论辩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當代文化大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