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戰爭論(上):原理之書【2019年全新修訂版】
戰爭是最殘酷的方法,流血是它的代價。
在法國大革命的火焰中,一個全新的法蘭西誕生了。大革命不只是一場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它同時也是一場軍事革命。如今法國擁有某種嶄新的事物:徵兵制;也擁有一個嶄新的帝王:拿破崙。馬背上的拿破崙將要讓他的砲火響遍整個歐洲大陸,所有的君主政體和封建軍隊在這支所向披靡的公民軍隊前都節節敗退。
大革命之後的法國釋放了所有戰爭的能量。當時,對於拿破崙與法國在軍事上的成功,並無合適的戰略思想可以充分解釋。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克勞塞維茨任職普魯士戰爭學院校長,苦心思索法國軍事的奧秘,寫下《戰爭論》手稿。他並不是學人,而是普魯士軍人,也是愛國志士。他費盡心力澄清拿破崙戰爭的意義,也是為了當下普魯士的生存與強大。
戰爭是什麼?首先,戰爭是兩股活的力量的搏鬥,理論上暴力可以無止盡升級;然而,戰爭也是政治的延續,受到現實的限制而不趨向極端。其次,在「戰爭之霧」籠罩的戰場,所有戰鬥的手段都會被戰爭中的「摩擦」所損耗,戰爭由危險、勞累、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構成。最後,原始暴力的激情、掌握機運的勇氣與才智,以及設定政治目標的理智是戰爭的三要素,分別由人民、軍隊與政府體現。
如何贏得戰爭?克勞塞維茨告訴我們,永遠集中最大兵力,迅速直搗敵人的重心。以有限的力量追求較大的目標時,不做力不從心的事情,而是採取恰恰足夠達成目標的行動。由於作戰雙方的行動都會影響情勢,無法在事先精準預料戰爭的走向。因此,與其在複雜的計畫方面勝過敵人,不如在簡單的行動方面永遠走在敵人的前面。
在上冊〈原理之書〉中,克勞塞維茨全力探索戰爭的本質、如何去認識戰爭,以及在戰爭中應確立的基本原則。除了在理論上梳理概念,克勞塞維茨也大量引用戰史,使真理與經驗得以相互驗證。在強調物質因素的同時,他也一再表示,貫串於整個戰爭領域的精神力量,才是戰鬥的源泉所在。在最黑暗的時刻裡,讓勇氣與智慧散發的微光,帶領我們走向晦暗道路的另一端。
名人推薦
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鄭祖邦(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推薦記錄
荷馬的作品、聖經和《戰爭論》是幾本真正形塑我思想的著作。──老毛奇(德國陸軍元帥,總參謀長)
在所有論述戰爭的作品當中,《戰爭論》不僅是最偉大的,應該說是唯一的偉大著作。──伯納德.布羅迪(美國軍事戰略家,耶魯大學、蘭德機構研究員)
所有被克勞塞維茨分析過的論證,仍如同一百五十年前一樣有價值。──麥可.霍華德(英國軍事史學家,牛津大學現代史教授)
克勞塞維茨的原則已成為職業軍人的信條,全世界多數的軍事學府都把《戰爭論》視為軍事經典。──鈕先鍾(著名軍事學者)
我正在讀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哲理研究的方法有些奇特,但書本身非常好。當問到戰爭屬於藝術或科學,他說,沒有什麼比戰爭更像貿易的了。──恩格斯致信馬克思,一八五八年一月七日
戰爭與國家安全研究的重要性◎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在戰略之外:克勞塞維茨的社會思想◎鄭祖邦(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初版序
作者自序
作者說明
第一篇 論戰爭的性質
什麼是戰爭/戰爭中的目的和手段/軍事天才/論戰爭中的危險/戰爭中的勞累/戰爭中的情報/戰爭中的摩擦/結束語
第二篇 論戰爭理論
軍事藝術的區分/關於戰爭理論/軍事藝術和軍事科學/方法主義/批判/關於史例
第三篇 戰略概論
戰略/戰略要素/精神要素/主要的精神力量/軍隊的武德/膽量/堅忍/數量上的優勢/出敵不意/詭詐/空間上的兵力集中/時間上的兵力集中/戰略預備隊/兵力的合理使用/幾何要素/軍事行動中的間歇/現代戰爭的特點/緊張與平靜(戰爭的力學定律)
第四篇 戰鬥
概要/現代會戰的特點/戰鬥概論/戰鬥概論(續)/戰鬥的意義/戰鬥的持續時間/決定戰鬥勝負的時刻/戰鬥是否須經過雙方同意/主力會戰(主力會戰的決戰)/主力會戰(勝利的影響)/主力會戰(會戰的運用)/利用勝利的戰略手段/會戰失敗後的撤退/夜間戰鬥
第五篇 軍隊
概要/兵團、戰區和戰役/兵力對比/各兵種的比例/戰鬥隊形/軍隊的一般部署/前衛和前哨/先遣部隊的行動方法/野營/行軍(上)/行軍(中)/行軍(下)/舍營/維護與補給/作戰基地/交通線/地形和地貌/制高
人名解釋
地名解釋
克勞塞維茨與拿破崙戰爭年表
书名简译 : 战争论(上):原理之书【2019年全新修订版】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