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那天在那裡的人們
我們在那個地方,是為了什麼而發聲呢?
為了不讓錯誤的歷史重蹈覆轍,我們又該記住什麼呢?
從追蹤崔順實女兒鄭幼蘿的下落、梨花女大靜坐示威、光化門燭光集會、總統朴槿惠遭彈劾,到被打撈至木浦新港的世越號,南韓媒體信賴度第一名的JTBC電視台記者李嘉赫,帶來滿腔熱血的現場採訪紀錄。
在梨花女大的學生中,他有個綽號,叫「佳赫摯友」,聽了真羨慕;能成為他人的摯友,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啊!書中已提到,他採訪了日後為南韓政局掀起巨變的梨花女大校內民主化運動,而那起政局劇變,不是別的,正是崔順實、鄭幼蘿、燭光革命、朴槿惠總統遭彈劾和世越號重現世人眼前等重大事件,而李佳赫記者都親臨這些事件現場採訪,這是甚為罕見的經歷,也足以讓他向任何人驕傲說出「我就是那些大現場全都採訪過的人!」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羨慕他能被封為「佳赫摯友」,羨慕他能成為他人真切之友…在李佳赫記者的採訪紀錄中,或許就能發現到,那個有時錯綜複雜到讓我們都無法找到答案的「新聞」本質。——JTBC常務董事兼當家主播 孫石熙
推薦序朱立熙—一個好記者的條件
推薦序管中祥—新聞,就在現場
譯者序—重回那個動盪的歲月
台灣版作者序—給在大海另一端翻開此書的你
序言—進入本書的同時
第一章 找到鄭幼蘿
德國法蘭克福—丹麥奧爾堡
單程機票
你們的聖誕快樂
條條大路通韓式餐廳
蒐集拼圖碎片
與料想完全背離的人物風評
被警察驅趕
偶然拍下存放的一張相片
突破重重風雪向奧地利出發
去一次丹麥看看吧
越過國境
生日
簡約幸福的生活
又被警察趕走
躲藏者和搜尋者
夜空的爆竹聲
36小時的等待
2017年1月1日 撥打投訴電話
終於見到鄭幼蘿
似夢非夢之中的新聞速報
法庭裡的採訪
丹麥舉行的燭光集會
善意的報料者
第二章 從作為記者到變為朋友
梨花女子大學採訪實錄
我們想對話
緩慢的民主
最後通牒
第一個人最先發出的叫喊聲
盼望扶正學風之心
充滿諷刺創作的校園
有勇氣的人
解放梨花
「摯友嘉赫」的綽號
第三章 決不忘記那些珍貴事物
珍島彭木港─木浦新港
讓現場記者啞然無語的學生們
韓國型慘案
待在木浦新港的第三個冬天
一坨巨大廢鐵
親切的明峰先生
總統大選
睽違千日歸來的女兒
既感謝又抱歉
替代役警察兒子
進入世越號船內
特別的狀況
感覺如同孩子一樣的遺物
17歲少女敏智的照片
世越號報導,還做嗎?
第四章 JTBC,辛苦了
光化門廣場─國會─憲法裁判所
在景福宮十字路口聽到的歡呼
暫時像個「波露露總統」一樣
國會前,屏息緊張的一小時
現在才是開始
真正的高手
齊聚廣場上的人,他們的類型
高強度的新聞訓練現場
「將一觸即發」的預測
2017年3月10日 憲法裁判所
結束的同時—還沒結束的新聞
书名简译 : 那天在那里的人们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