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一葉芬芳
但 到底喝的是何種茶?
為什麼它的香氣那麼的特殊迷人
滋味多樣又豐富、回韻持久又深邃
自二〇〇七年《聽茶在說話》一書問世後,眾多讀者閱讀後,每每詢問茶書續集
希望對茶的多樣貌能再更深入,更進一步的了解。
所以《一葉芬芳》用了六年多的時間,將台灣新茶品跟目前炙手可熱的台灣老茶
與武夷山岩茶、潮州鳳凰山的單欉、白芽奇蘭等,一一融入此書。
更為了豐富茶學,多次深入大陸茶區,了解岩茶生態焙火工藝、單欉古樹茶的採摘製作等等,箇中樂趣相信愛茶人懂的。
茶在中國人的生命裡是不可或缺的一門生活美學藝術,說它簡單,說它易懂,但,當一腳踏入此區塊方知真的是一輩子的學問。
品種、海拔高低、發酵長短、焙火工藝、滋味差異、存放空間、溫溼度的變化、沖泡的技巧、茶器對茶湯滋味的表現………
三言兩語是無法一次言盡的
就像茶改場黃正宗分場長說的︰
……要寫一本茶書著實需要長時間投入於茶葉世界進行多元領域的學習與研究
茶學領域浩大寬廣 此書提供愛茶人參考了!
大綱
許耿修 序
黃正宗 序
凃師傅 序
我獨自把時光煮到茶裡 (照片)
續前緣 自序
一 茶與五行
二 茶的千姿百態
三 茶 各類香型
四 一年四季茶有其季節的個性
五 品茶與養生
六 六大茶類製程
七 台灣茶葉產區高度概略
八 日據時代台灣四大名欉
8-1青心烏龍 茶中極品
8-2青心大冇 適製椪風茶
8-3大葉烏龍 適製性極強的一大名欉
8-4硬枝紅心 適製包種茶茶種
九 台灣研發的新品種
1 金萱 台茶十二號 後來居上的龍頭老大
2 翠玉 台茶十三號 功能性極強的茶品
3 白文 白燕 白鶴 白鷺 台茶十四 ~ 十七號
4 紅玉 台茶十八號 享譽世界的新寵兒
5 碧玉 台茶十九號 有所有權的茶種
6 迎香 台茶二十號 有所有權的茶種
7 紅韻 台茶二十一號 紅茶的新口味
8 沁玉 台茶二十二號 有所有權的茶種
十 台灣特色茶
1 綠茶 碧螺春 產於台灣三峽
2 文山包種茶 台灣最早的烏龍茶
3 四季春 一年均採收的茶品
4 高山茶 烏龍茶的絕品
5 凍頂烏龍 台灣烏龍茶的代表
6 鐵觀音 綠葉紅鑲邊 七泡有餘香
7 白毫烏龍 椪風茶 東方美人 番庄茶均是她的名
8 紅茶 濃飲淡品皆適宜
茶品發酵簡表
茶湯的內含物質
香型轉化簡圖
十一 台灣新茶品
1 貴妃茶 地震茶
2 紅水烏龍 風華再現
3 紅烏龍 蜜香烏龍
十二 老茶故事
老茶 歲月的軌跡
老茶評鑑 黃正宗分場長
茶葉存放過程中酸味的呈現
1 老茶系列一 文山包種茶
2 老茶系列二 南岩奇種
3 老茶系列三 凍頂
4 老茶系列四 阿里山烏龍
5 老茶系列五 梨山烏龍
6 老茶系列六 鐵觀音
7 老茶系列七 佛手茶
十三 台灣的野生山茶
十四 岩茶
1 煙水絕色 詩作 孫麒凱
2 岩茶 【岩骨花香】
3 【岩韵】 看他們如何解
4 岩茶 四大名欉
5 煙水絕色 籃志豪
6 九龍茗叢園
十五 【鳳凰單欉】
1 相遇 鳳凰單欉
1-1 紫韻芝蘭 孫麒凱
2 鳳凰單欉 喝著喝著 就是一輩子了
2-1芳藹幽蘭 孫麒凱
3 單欉的特殊香型
芝蘭香
白葉單欉 鋸朵仔《杏仁香》
黃枝香 玉蘭香
鴉屎香《銀花香》
八仙過海《通天香》 雪春茶
十六 泡茶篇
1 行茶
2 泡茶 視茶擇器
3 利用泡茶技巧改變茶的風味
4 茶性
5 茶伴
一 單杯泡 台灣茶的泡茶方式
二 雙杯泡VS三才泡 表現台灣高香氣烏龍茶所延伸出的茶器
三 茶碗泡 最難的分茶法
四 禪那杯 以茶入禪之新品茗哲學
五 蓋碗泡 最方便表現茶湯滋味的泡法
六 詔安泡 地方性特色泡法
七 潮州泡 廣東省潮州鳳凰山特色泡法
八 大壺泡 嘉年華式的喝茶法
十七 散記
1 旅遊中的巧遇 太平猴魁
2 什麼才是它的名 峨眉綠茶 滇紅 金駿眉
3 記憶 下關鐵餅
4 空氣中
十八 茶葉的妙用
感謝
书名简译 : 一叶芬芳
目前沒有評價。